银行业三大怪象,装傻的行长、狡黠的同事、糊涂的工资
某国有银行的一名员工,告诫所有从业人员,“利润是银行的,身体是自己的”,引起了银行员工的强烈共鸣。在银行里待的时间长了,什么奇特的事情都见过,起初还会诧异,可经历的次数多了,也能透过现象看到内在的本质。银行是利益驱动的企业,可以说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多数情况下,只是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一直以来,银行业都存在着三大怪象,可能有些新员工感触不深,我给朋友们仔细分析过后,就能拨云见雾了。“装傻”的行长很多员工在背地里,可能都会说自己的行长有点傻,网点里那么多简单的问题都搞不定,还经常跟上下级打太极。明明同事经常上班摸鱼,行长年终考评还给他“优秀”,客户投诉的责任人很清晰,最后却要其他人来背锅。类似的情况,在银行里经常会出现,确实有些同事会觉得委屈,也搞不清楚网点的负责人,怎么会如此“拎不清”?事实上,能当上行长的人,都有“两把刷子”,员工的所作所为,他们也了然于心。虽然基层网点负责人,算不上银行的高管,但要把普通员工给管理好,还是绰绰有余。银行里没有谁是真的傻,只有装傻的人。行长之所以要“装傻”,主要是因为有些事情他也没办法拍板或者处理,只能先让事态继续发酵,在恰当的时候介入。就拿年终评定来说,手上的指标就一两个,这么多员工都想要,行长自然要充分权衡,既能让大部分人满意,也顺便给自己铺好路。“狡黠”的同事同事就是同事,别指望能处成好朋友,但凡有利益关系,就不可能只有单纯的友谊。其他行业尚且如此,更别说银行业了。谁都不知道,你身边那个看上去很呆萌的同事,背后会有什么样的人脉关系,也许你随意的一句玩笑话,最后成了阻碍你晋升的关键因素。同事们之间的谈话,最好不要涉及到别人的隐私,也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别人的坏话。银行里到处都是监控,隔墙有耳也很正常。可能有些同事,本身就不怀好意,有意识地引导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乱说话,确实是比较“狡黠”。咱们“害人之心是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一定要有”,上个班而已,别主动让自己卷入不同团体的纷争中。“糊涂”的工资银行里的工资组成,可能人力资源部的员工,也没办法逐笔解释清楚,每次咨询工资的明细,最后都会变成是管理层核定的数额。一个项目的奖励金额,方案里标注得清清楚楚,可到手的绩效工资,就是怎么样都对不上。在绩效考核方面,管理层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分配权。奖金没有发放之前,就会各种激励,让员工去争取,多劳多得。而奖金发放以后,又会以各种突发情况,来解释为什么这次奖金没有发放到位。所有的基层员工,就在一次次的“糊涂”中,变得越来越麻木,也接受了“只少不多”的现状。久而久之,银行员工就放弃了锱铢必较的想法,只要没有相差太大,发了多少就拿多少。外在因素无法控制,内心平静才是正解。工作无法替代生活,努力的意义是让自己更加强大,想明白了这个逻辑,很多奇特的现象便能见怪不怪了。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