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振东的排面,各品牌方给足了!但《北京日报》的疑似嘲讽,却引起全网愤怒。谈起小胖身份泄露,仅用一句:“那咋了”回应。这一下,网友将其“底裤”彻底扒光!01自wtt事件后,打响反击第一枪的樊振东得到了莫大的支持。1月4日,CCTV1《新闻 30 分》以最高规格播报了 WTT 被调查的消息。明确提到运动员退出世界排名的事件背后,隐藏着其对规则和待遇的不满。除却对国乒体制和制度的监督,更是表明了对樊振东力挺。除却央视的关注,小胖的众多代言商也早都站了出来。他们纷纷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公开力挺自家代言人。凯迪拉克、洛杉矶旅游局纷纷转发了他MLB的官宣博文。雷军更是多次发文、强势力挺他红米冠军大使的身份。1700家的大屏投放了300多个城市,排面直接拉满。一句“防水大满贯”更是体现了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樊振东孤立无援时,众多品牌不约而同选择力挺代言人。而这也恰恰证明了小胖的人品可贵。眼看这件事终于告一段落,樊振东却再次处于风口浪尖之上。这一次,他的身份被泄露、信息被曝光,直接被被扒个底朝天。而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现象的“屡见不鲜”。2025 年 1 月,一则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微博名为 “镜头有点晃_” 的网友发布了一封手写的道歉信。在文中,她承认曾用别的账号做出了侵害樊振东隐私权的恶劣行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在1月1日晚,该名用户在微博上起了红包。但令人气愤的是,她竟然用樊振东身份证号的前六位当做红包口令。在社交平台上,任何人只要输入樊振东的身份证号就能领取红包。而不少人还真的领到了红包,最后红包被一抢而空。但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可不仅仅是对樊振东个人隐私的粗暴践踏。要知道,樊振东可是国乒中名副其实的“中流砥柱”。多年以来,他一直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国家争得无数荣誉。然而,他却屡屡遭受此类侵权行为!2024 年 3 月,他在国外参赛时。国内一些其他运动员的粉丝趁机利用他的个人信息查到其家人手机号码。打电话骚扰辱骂他的家人,致使家人承受巨大心理创伤。2023 年 4 月,备战新乡赛期间,他所住酒店房间被饭圈粉多次闯入。个人物品被破坏,精神上也饱受折磨。这些事件,无一不让人痛心疾首,也引发大众对运动员隐私保护的深度关注与思索。本来身份泄露这件事已经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要求严惩该账号,这种行为难以被原谅。只是在舆论哗然之际,《北京日报》的回应更令人大跌眼镜!021 月 5 日,其官方账号先是发布了一条戏谑意味浓厚的帖子。借着樊振东身份泄露事件,突兀地询问 “道歉用英语怎么说”,并给出四个答案。在球迷眼中,这无疑是在拿严肃的隐私泄露事件当消遣。没过多久,又新发一条帖子,赫然出现 “那咋了” 这个答案。这前后呼应的文字游戏,瞬间点燃了球迷们的怒火。要知道,“那咋了” 这个梗源自樊振东此前比赛陷入困境时被抓拍的画面。本就带着争议,如今《北京日报》这般引用,像是在其伤口上撒盐。球迷们纷纷怒批,这是官方媒体该有的态度吗?樊振东为国拼搏多年,屡获殊荣,身份信息遭泄露已然痛心。媒体不但不维护,反而调侃,这让球迷们感到被冒犯。也让大家对媒体的责任担当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北京日报怎么回事?作为一个公众媒体,是要负责任的。”“官方日报竟然发这样的文章,有人查吗?这样的人必须开除。”“记者以一己私欲的“饭圈文化”滥用于国企报业、应封杀抵制。”网友愤怒的言语直接将《北京日报》的评论区占领。而在顺藤摸瓜之下,这个记者的“底裤”也被扒得一干二净。根据网友推测,此记者应该是某国乒顶流的粉丝。或许因为出于对自家偶像的维护,她以“怎么了”来嘲讽小胖的遭遇。但这种类似“饭圈”的行为,岂能出现在一个国企报业上。本身饭圈文化已经无处不在,为运动员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媒体从业者也搞这一套,那是不是将要乱套?其次,有网友扒出这个记者之前的不恰当行为。据悉,身为女性的她在查出自己怀的是个女孩后。心中想要男孩的幻想破灭,竟直接哭了一天一夜。甚至还在孩子出生后说出:“要将她塞回去”之类的话语。而这也并非是她第一次如此针对所属于上海队的樊振东。据网友爆料,当时小胖在釜山一单两分比赛时就曾出现过类似情况。发出的新闻稿不仅直接将樊振东遮住,还说自己选图选的很好。要知道,官方媒体当以公正、客观、尊重为笔,书写时代华章。一如《人民日报》盛赞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见证中国速度一般。字里行间满是对运动员拼搏的敬意,激发了民众民族的自豪感。或是《新华社》对运动员隐私与形象呵护备至。女排姑娘们征战赛场,场外生活常受关注。新华社报道聚焦赛场拼搏,对私人生活细节谨守分寸。为姑娘们营造专注空间,使其免受无端干扰,能全身心投入为国争光征程。再看《北京日报》此次事件,其表现与职责背道而驰。樊振东为国拼搏,荣誉加身,隐私泄露本就受伤。《北京日报》却调侃戏谑,如寒风侵肌。这不仅寒了运动员之心,更损自身公信力,辜负公众信任。总结:尊重,宛如滋养体育发展的肥沃土壤。对运动员而言,意义非凡且影响深远。希望《北京日报》此次能给其他媒体敲响“警钟”。只有各方携手营造良好环境,运动员才能无后顾之忧。如此,体育精神方能代代传承,体育事业才可蓬勃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